搜索
>
>
>
装配式建筑在房地产领域的应用

新闻中心

资讯详情

装配式建筑在房地产领域的应用

分类:
行业资讯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11/25 18:48
浏览量
评论:

所谓装配式建筑,就是将在工厂进行标准、批量预制好的梁、柱、楼板、墙板、楼梯、叠合板、阳台、空调板、市政工程的部品部件、钢结构和木结构的预制构件等运输至施工现场,吊装就位装配拼装而成的建筑和土木工程。

装配式建筑的优点

1、装配所用构件可在工厂进行产业化和标准化批量生产,其建造速度快、投入的周转材料相对少、对环境的影响污染小。

2、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和约束小。

3、机械化施工程度相对高,可节省劳动力。

4、构件生产质量易于保障。

装配式建筑在房地产领域的应用

装配式建筑,构件之间的节点连接等非常关键,应在突破钢结构中围护体系、楼面体系、节点连接以及钢结构、抗裂隔音、露梁露柱等共性关键难题和技术瓶颈的基础上进行大力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构件的连接及防水、保温并确保其可靠性、耐久性问题,仍是国内外研究的关键技术。

装配式建筑在房地产领域的应用前景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落实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的重要要求,是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不仅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还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

装配式建筑要与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相结合,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在绿色建筑评价中逐步加大装配式建筑的权重。要想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就需要做到以下:

1、应尽快完善覆盖设计、生产、施工和使用维护全过程的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和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提高设计和建造智慧化水平。

2、应尽快提升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水平,建立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管制度,明确建设、设计、生产、运输、施工等环节的主要责任和监管措施,加强对装配式建筑质量、安全、施工管理、监理等主要岗位和吊装、运输和部品部件等特殊岗位人员的培训考核,以预制芯片等信息化手段为抓手,建立全过程质量追溯制度,提高部品部件的装配式施工连接质量和建筑整体安全性能,确保结构安全。

3、就应加强信息化管理和应用,采取通用化、模数化、标准化设计方式,积极应用BIM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提高建筑领域的设计、生产、施工及管理各专业协同能力。

4、就应规范部品部件的生产应用,要求生产企业技术先进、专业配套、管理规范,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5、推进建筑全装修,推广标准化、集成化、模块化的装饰装修模式,提高集成化技术的应用和装饰装修水平,倡导菜单式全装修服务,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选择需求。

6、就应促进绿色发展、加强建设过程的质量安全管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管理机制、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宣传推广等,推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筋和消能减震、预应力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7、就应积极推进绿色建材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推广绿色多功能复合材料,发展环保型木质复合、金属复合、优质化学建材及新型建筑陶瓷等绿色建材。

普遍被认为具有万亿市场规模的装配式建筑行业,正在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在全国铺开,钢结构行业正在进入发展快车道。
装配式建筑以部件预制化为核心,是一种提前将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运输并通过一定连接方式在施工现场将零散的预制构件拼接组装而成的新型建筑形式。现阶段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三大结构体系。从2016年住建部推行的119个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来看,混凝土结构占比最大达46%,钢结构其次为35%。

作为建筑工业化的解决方案,这种建设方式的革新探索,甚至可以追溯至1950年代。从彼时提出的建筑行业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到1999年的住宅产业现代化,到2010年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再到2016年的装配式建筑,中国探索建筑行业革新的方式才真正全面布局。

近年来连续出台推广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政策,制定行业准则,定下建设目标。全国划分为“重点推进、积极推进、鼓励推进”三类地区有重点地“自上而下”逐步推进,至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分别须达20%/15%/10%。

在2018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上,多位钢构行业专家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环保现实需求、国家政策引导等层面来看,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随着各地出台装配式建筑细则和时间表,整个市场已迎来“风口”。

(网络)

关键词:

江西省朝晖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 赣ICP备11003075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昌